本帖最后由 少林永泰 于 2021-1-7 11:33 编辑
第45期中文化讲坛·中华父亲山文化大讲堂之少林武术养生秘笈
文/太阳花
少林功夫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多年来,“少林热”持续风靡五大洲,受到不同国家、民族的广泛喜爱,累计习练者达数千万之众。作为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形态,已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头脑意识中。在强身健体之余,还能修身养性、防身自卫。
第45期中文化讲坛·中华父亲山文化大讲堂我们邀请到的是少林武术名家、嵩山少林寺功夫遗产整理部常务主任、国家职业技能康复科医师三级、三级按摩师、四级针灸师,少林寺传统功夫主教练倪根上(法号:释延巽)先生。他将给广大中文化和中华父亲山文化爱好者精彩分享《少林武术养生秘笈》,敬请期待。
第45期《中文化讲坛·中华父亲山文化大讲堂》 主办单位:登封市文化馆
中文化网 中华父亲山文化委员会
赞助单位:登封市酬勤会计师事务所
主讲人:倪根上(法号:释延巽)先生 内 容:《少林武术养生秘笈》 时 间:2021年1月9日晚上19:00 地 点:中禾商务广场B座603室 温馨提示:根据防疫要求,从本期开始,讲座以网上直播为主,严格控制现场人数,现场工作人员、服务人员控制在10人以内,提前报名,佩戴口罩,遵守防疫、消杀要求。中文化网开通现场直播,直播结束后还可回放观看,欢迎大家届时线上观看。
主讲嘉宾:倪根上 简介
倪根上(法号:释延巽)河南登封人,生于1967年12月10日,先后被省市级、国家级武术机构授予少林武术名家、少林武术八段、省级教练员荣誉称号。现任嵩山少林寺功夫遗产整理部常务主任、国家职业技能康复科医师三级、三级按摩师、四级针灸师,少林寺传统功夫主教练。专业主方向养生、功法与治未病。
倪倪根上先生1986年8月至2005年10月,任登封市精武院颍源扶贫文武学校校长、总教练。2006年元月,礼少林寺上永下信大和尚为师,法号:释延布。2013年4月授具足戒,法号:释延巽(老延布)。
2003年元月参加了全国优秀武术教练员培训,获得河南省级教练员证书。同年11月,参加了“河南省传统少林拳演示大赛”,荣获中年组四个特别奖的第一个特别奖。还在少林拳和短器械项目,荣获两个一等奖。 2005年10月在少林寺王指沟开始了对少林武术的挖掘、整理、研究和存档的工作。因机构特别,隶属寺院(有上永下信大和尚直接领导),任务是一年必须能完成二十个套路或器械的影像和文献资料存档。至2016年底已经存入套路183个。
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在河南省焦作市中医学院学习,获医学中等专业毕业证书。2011年12月获得河南省中医学院国家职业技能三级按摩师证书。2013年8月参加了北京世界针联浮针中医研究院的专业技术培训并获得岗位证书和针灸医师四级证书,为少林禅武医养生高级功法的修为必备学科。(因练习少林武术必须懂得全身经络和内养功法)。 2015年6月,释延巽撰写的《少林禅门内功秘法》一书,经国家科技委版权保护中心审核通过并获得证书。同年11月参加了中国武术协会举办的“体彩杯”2015年全国武术少林拳比赛,在功法八段锦和传统刀中荣获两枚金牌。 2015年5月,释延巽撰写的《少林禅宗内养医治要略》(上、下册)经国家科技委版权中心审批通过,并获得证书。 2016年3月,释延巽撰写的《少林禅宗内功养生》和《禅养秘义》两本书,经国家科技委版权保护中心审核通过,并获得证书。
2016年5月,参加“第六届中国佛医高峰论坛、暨禅健康专题研讨会”,并演讲自己撰写的论文《禅论》。 2016年6月,释延巽撰写的少林养生拳法《少林圆功禅拳》一书,经国家科技委版权保护中心审批通过并获得证书。 2016年7月,释延巽应邀参加在内蒙古举办的“第三届中医药民族医药信息大会”并演讲自己撰写的论文《功法运动养生》。 2016年10月,在河南省电视台武术世界栏目传授养生功法八段锦。为抢救少林功夫非物质文化遗产,嵩山少林寺功夫遗产整理部创立了少林养生功夫于一体的禅宗内功武院。 2017年2月,新写的《少林禅宗内养医治要略》(上、下册)已完成待审。 2017年4月,考试通过三级康复科医师证,并拿到证书。
2017年4月,在世界中医药科学家中关村(春季)高峰论坛,发表养生论文《养生八段锦说》。 2017年5月,参加中国佛医高峰论坛,发表论文《少林千年气论》。
2017年5月,少林武术名家审核通过。 2017年6月,参加世界中医药大会第三届夏季峰会,发表论文《禅养与治未病》。 2017年7月,参加第四届中国中医药信息大会,撰写的论文《少林内壮与气养医治概论》荣获论文二等奖。 2017年12月,参加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民营医疗机构分会成立大会,被评为理事。
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林功夫这一国宝继承并发扬光大,长期以来他始终不忘自己的身份和使命,积极参与重大活动,团结同行,积极进取,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国家和社会服务。
|